游客
题文

下图是关于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     ____开始,分解者是__ _(生物名称),贼鸥与海豹的关系是      
(3)科学工作者每年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念珠藻的种群数量,一般使用__________法
(4)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性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_________Kg。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根据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3)若从含有酵母菌、醋酸菌、青霉菌、毛霉等的土壤中分离到较纯的酵母菌,最简便的方案是在 条件下选择培养。
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4)玫瑰精油的提取需大量原料,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的玫瑰植株。
(5)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_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_______________将水除去。
(6)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据此可用 的方法提取。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 进行鉴定。

回答如与雾霾天气有关的问题。
(1)治理雾霾,既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的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分别是
(2)某小组尝试用纤维素制备燃料酒精,为了获得能高效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 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欲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简单可行的做法是
(3)下面是一个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具及材料: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大白鼠若干),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实验组
对照组
饲养空气条件


饲养其他条件

肿瘤成分检测
④定期抽血检测细胞表面的 化学成分





⑤我们认为:既使实验组的肿瘤成分检出高于对照组,也不能肯定得出“雾霾天气会导致人类肺癌”的结论,你认为理由有

请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的问题:
(1)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科学家利用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这类细菌经过大量培养后可以从中提取纤维素酶。
①土壤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得到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年我国某地由于柑橘大实蝇的危害,橘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橘农尽量减少损失。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对组织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____法。
(3)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采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相对应的抗性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③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是: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 上,该结构在基因工程中是最常用的载体。
(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
(4)该实验结论是: ,依据是

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各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  ;曲线BC段酵母呼吸的方式为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