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 B.人性本善说 | C.先义后利说 | D.浩然之气说 |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体现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
B.启蒙运动时代的自我意识 |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
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