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  )

A.宋朝 监察、控制地方官 B.明朝 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C.汉朝 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 D.唐朝 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主要是因为

A.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B.朱熹的个人努力得到统治者认可
C.科举考试改革的需要 D.朱熹的思想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观书有感》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陆九渊的“心即理”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王阳明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下至唐代,虽仍是儒释道三足并峙,而实际上,佛教已成一枝独秀。” “士大夫寻求人生真理,奉为举世为人之最大宗主,与夫最后归宿者,几乎惟禅是主。”这说明

A.佛教挑战儒家思想的地位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何兆武等人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已经不是先秦儒家的本来面目,而是经过一番改造以适应汉王朝封建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儒家学说”,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B.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C.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与材料相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