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B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C、F过程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其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 |
紫茎 |
绿茎 |
缺刻叶 |
马铃薯叶 |
数量(个) |
495 |
502 |
753 |
251 |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__________,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__________。
下图是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
(2)镰刀型红细胞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这种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期。
(3)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但是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
AA |
Aa |
aa |
|
A地区 |
95% |
3% |
2% |
B地区 |
3% |
95% |
2% |
问: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B地区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决定两地区基因频率变化方向的是________。
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________器官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发现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对应的______段。图甲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3)若图乙中显示的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于父方,那么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__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 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 ___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