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即使具有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现在适当的历史关头,蒙古人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汉朝或唐朝,团结强大的中国能轻而易举地制服他。……然而13世纪,中国已分成若干势力且处于衰落时期,……征服战争持续了45年,最后于1279年彻底消灭南宋军队。
材料二蒙古人的侵略具有深远意义,他们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众所周知,在技术领域里,蒙古统治下的和平导致了中国发明的大批外传,……蒙古统治下的和平带来了伟大的突破,它使人们的视野从地中海转向欧亚大陆,正如后来的哥伦布和达·伽马把人们的视野相应地从欧亚大陆转向全球一样。
——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族统一中国的原因。(8分)
⑵材料二中“中国发明的大批外传”指什么?(4分)根据材料二,概述元朝时期世界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新和谐公社蓝图图二 《共产党宣言》书影图三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在分别反映的怎样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2)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材料三
图四攻打冬宫图五井冈山会师
(3)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三分别出自哪部文献?两段材料反映的两国元首所处地位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4)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在《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写道:“当19世纪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是踏上了一条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美国崛起后又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她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多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1947年)
请回答:
近代以来,欧美之间联系已日益密切。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材料五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期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共同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说明历史上罗斯福总统、现任奥巴马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