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请据图回答:
(1)在过程③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_________处理,以增大 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
(2)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得到如下图a的结果(黑点表示菌落),能够生长的细菌中已导入了 ,反之则没有导入;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a上,使绒布表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b的结果(空圈表示与a对照无菌落的位置)。与图b空圈相对应的图a中的菌落表现型是 ,这些细菌中导入了________________。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 OC,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物间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右上得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原因是。
(5)下列图项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盐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请你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l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
③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4~5滴,摇匀,放入盛有50OC~65O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请填数字):
(1)甲图细胞属于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细胞壁、和,[2]、[6]的成分是。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可由[ ]合成。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填图中标号及名称)。
(4)乙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和名称)。
(5)乙图中,遗传物质贮存在(填序号和名称)
某学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三种生物材料,其中有菠菜叶细胞、大肠杆菌和鼠的肝脏细胞。发现它们细胞内有四种结构,分别为a、b、c、d,它们具有下列特征;a、b、c均有双层膜,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为由囊状结构重叠而成,其单层膜与核膜相连。根据观察结果整理如下表,请判断出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
(1)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分别是:
甲是,乙是;丙是。
(2)生物甲不具有上述细胞结构,这说明它是一种生物,此类生物最显著特点是
,应当具有的细胞器是。
(3)写出四种结构的名称:a、b、c、d。
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变化的相互关系,选取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分组编号后,按下表中实验措施进行了不同实验;甲、乙两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编号 |
实验措施 |
实验结果 |
||
胰岛素变化曲线(10-5mg/dL) |
血糖变化曲线(mg/dL) |
|||
一 |
① |
不处理 |
a |
Ⅰ |
二 |
② |
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 |
||
③ |
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 |
e |
Ⅴ |
|
三 |
④ |
注射胰岛素溶液 |
b |
|
⑤ |
注射葡萄糖溶液 |
Ⅱ |
(1):
②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填图中标号);
④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是(填图中标号);
⑤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是(填图中标号)。
(2):
③组实验结果说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 V曲线回升,血糖来源于。
(3):
根据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上述实验可以得出胰岛素的作用是。
(4):
研究者给健康狗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若要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则应在狗饱足状态下,通过测定胰岛素含量、血糖含量或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