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 | B.淡水 | C.烧碱 | D.食盐 |
(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__,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结束后,再加入CCl4作萃取剂,振荡、静置,可以观察到CCl4层呈________色。
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取20.00 mL的该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至250.00 mL,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8H2O+5O2↑。据此作答:
(1)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配置标准溶液时使用的KMnO4固体中如果含有少量K2SO4杂质,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重复滴定四次,分别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为:0.99V mL、1.03V mL、1.28V mL、0.98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 CH2=CH2,CH2=CH2+Br2
BrCH2CH2Br。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l,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c中应加入(选填序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①水 ②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判断d管中制备二溴乙烷反应已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3)将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水的(填“上”或“下”)层。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填正确选项前的序号)洗涤除去。
①水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碘化钠溶液 ④乙醇
(5)反应过程中需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但不用冰水进行过度冷却,原因是:。
(6)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有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1,2—二溴乙烷通过( ① )反应制得( ② ),②通过( ③ )反应制得氯乙烯,由氯乙烯制得聚氯乙烯。
①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填该物质的电子式)
③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写出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同学拟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他们设计的方案(理论方案)分别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的溶液100 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3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用两支试管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同时加入纯度相同、颗粒大小均等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能说明HA是弱电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1(选填“>”、“<”、“=”)。
(3)关于pH试纸的使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试纸在使用之前应用蒸馏水润湿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溶液,取出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c.pH试纸测出的数值应该保留一位小数
d.能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
(4)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已知2NO2(g)N2O4(g) ΔH(298K)=-52.7kJ·mol-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Ⅰ.该小组的同学取了两个烧瓶A和B,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夹子夹紧,并将A和B浸入到已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和NH4NO3固体。
请回答:
(1)A中的现象,B中的现象 ;
(2)由此可知,降低温度,该化学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该化学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升高温度,该反应中NO2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在三支容积均为30cm3针筒中分别抽入10cm3NO2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1)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cm3处,此时气体的颜色变深,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了,但仍比第一支针筒气体的颜色深。
①推进针筒后颜色变深的原因是;
②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的原因是;
③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将第三支针筒活塞拉至20cm3处,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此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NO2的转化率将。
(5分)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1.1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
(2)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0.00 |
26.11 |
2 |
25.00 |
1.56 |
31.30 |
3 |
25.00 |
0.22 |
26.31 |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数点后保留四位);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