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
|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
|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
|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 年代 |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
| 1949年 |
34万 |
2400万 |
5219 |
127万 |
205 |
11.7万 |
| 2003年 |
49.13万 |
1.25亿 |
10.09万 |
9115.13万 |
1911 |
1175.05万 |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 A.①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推动 |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 A.食品流通领域 | B.空间技术领域 | C.农业科技领域 | D.文化教育领域 |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 A. | B. | C. | D. |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历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
|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 C.邓下平南巡谈话 |
| D.邓小平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