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席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生活习俗改变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柔软结实,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B.棉布适用范围广
C.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C.统治者“不抑兼并”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