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分﹚
(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3分﹚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分﹚
(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对这一批评的看法是否全面?﹙2分﹚为什么? ﹙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材料二 1965~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5分)
材料三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它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15分)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5分)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3)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6分)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0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的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
(3)材料二的主张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的弱点是什么?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0分)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4分)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2分)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雇户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二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2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2分)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