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如图所示根据探究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回答下问题(图中锥形瓶中均放有7粒新鲜而饱满的豌豆种子): (每空1分,共5分)
(1)上图中最适宜种子萌发的锥形瓶是 。(填序号)
(2)此实验实际上包含了三组对照实验,如把③④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
(3)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4)关于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下列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C.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假设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
A.坚持自己的结论
B.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C.实事求是多做几次,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D.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 ?
假设: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各放10只鼠妇,静置2 min。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时间 环境 |
2 min |
3 min |
4 min |
5 min |
6 min |
7 min |
8 min |
9 min |
10 min |
11 min |
明亮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1 |
2 |
黑暗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8 |
结论:__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问:(1)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每空1分,共6分)
(min 表示分钟)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
明亮 |
4 |
3 |
2 |
0 |
1 |
0 |
1 |
2 |
0 |
1 |
阴暗 |
6 |
7 |
8 |
10 |
9 |
10 |
9 |
8 |
10 |
9 |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作出假设: 。
(3)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___个。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原因
是 .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或十只以上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探究菜青虫取食植物叶片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此次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一些步骤完成: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到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荠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下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方。
③以上实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 行为是在
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只烧杯,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____。这是为了进行对照。
④为了减少偶然性,实验时至少选用 只菜青虫。本实验的变量是 。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
(3)方案二中有 个变量,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组的树叶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需要 。
(6)请将下面培养细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恒温培养 | B.接种 |
C.高温灭菌 | D.配制培养基 |
(7)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食品发生变质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细菌、真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用品:滴管、自来水、纸盘、透明塑料袋、未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等。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 |
B |
C |
D |
|
面包 |
套袋干面包 |
套袋湿面包 |
套袋干面包 |
套袋湿面包 |
温度 |
25℃ |
25℃ |
4℃ |
4℃ |
自来水 |
不加 |
加 |
不加 |
加 |
(1)根据生活经验,请你推测小组实验中最先长出细菌、真菌的是 (填字母)。
(2)通过探究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霉菌的生活需要条件是 、 和 。
(3)该小组同学如果只探究常温下水分对细菌、真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错误之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