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译文“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 |
| B.“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译文“内心仁慈才是美。选择不和有仁德的人相处,哪能算聪明?” |
|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
|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
译文“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际呢?”孟子在这里把行仁的人比作“ ”,如果“为仁”没有达到自己要的效果,就要学会“ ”(请用原文回答,第一空两个字,第二空四个字)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怎样理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结合前文简要分析。
答:
名著阅读题(15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茶馆》中,王利发因为时局混乱,生意越做越艰难。而唐铁嘴因为年头越乱生意越好而感谢岁月,他已改抽“白面”,他要求在茶馆租房却被王利发拒绝。 |
| B.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在辛亥革命到来时,他对革命起先是“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革命也好罢”,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念头,于是,他与假洋鬼子相约一起革命。 |
|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
| D.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
E.《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简答
(1)《边城》中,傩送最后为什么选择孤独出走?
(2)《哈姆雷特》只有五幕,但高潮迭出,扣人心弦。请概述剧中三次高潮的内容。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
答: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及孟子的耻辱观。
答:
文学名著阅读下列关于《三国演义》情节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豪壮、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
| B.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王。 |
| C.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怒,拔剑欲斩魏延。 |
| D.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 |
E.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说这句话是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请双方一同赴宴,提出通过射箭方式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述之。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悦,急聚众官商议。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
正当刘璋束手无策之际,谁自告奋勇前去许都?他去许都干什么,结果如何?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选()答:
名著《红楼梦》阅读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贾母给宝玉一件俄罗斯的“雀金呢”的氅衣,说是只剩这一件,糟蹋了也再没了。宝玉不小心后襟子烧了一块,拿去修补,就连能干裁缝绣匠女工都不认得是什么,不敢揽活。家里只有晴雯会针线,病中的她只能强撑着为宝玉补孔雀裘。 |
| B.宝玉让袭人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袭人不解其意,宝玉让她送去便是,黛玉自然明白。黛玉收到帕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感谢宝玉送礼物的心意。 |
| C.紫鹃为试宝玉情意,故意说黛玉要回苏州了,宝玉听了便呆了,两眼发直,口水流出, 皆不知觉。晴雯见状,忙请李嬷嬷,没成想李嬷嬷说不中用了,袭人忙找到紫鹃问怎么回事,黛玉一听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紫鹃赶到怡红院,宝玉看到她才“嗳呀”一声,哭出来了。 |
| D.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迎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搜自己的东西,不许搜丫头的东西,说大族人家“必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
E.受王善保家的挑唆,病中的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病在家。宝玉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死也不甘心被冤枉成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当夜晴雯死去,宝玉前去凭吊,作《芙蓉女儿诔》简述“探春理家”
文学名著阅读下列关于《复活》情节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姊妹的牛奶场上工作。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玛丝洛娃三岁时母亲死了。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因此,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 |
| B.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她为了生活,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最后,她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 |
| C.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毒死那个商人。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 |
| D.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认为玛丝洛娃是一个坠落的女子,不值得同情。他在诱奸玛丝洛娃后,一度曾受过良心的苛责。但当他想到上流社会的人都这么干时,便心安理得了。 |
E.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聂赫留朵夫也疏忽了。本来,庭长不同意这意见,但他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沦落妓院的经过。
(2)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