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    实
推     论
正确与否
(1)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中斗争的主力。
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中共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端。
 
(5)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4分)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1)材料一中导致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材料中“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朝有人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2)材料二中观点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在这种观点下,中国的有志之士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
材料三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3)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2分)
(4)“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黑暗依旧”?(3分)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个事件。(6分)
材料二 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业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可在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3)据材料三,说明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的发展。(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错误的处境”指什么? (2分)英国是如何“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 (2分)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2分)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请回答:
(1)这一案例反映了清朝什么事实?
(2)清朝统治者的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