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黄山游记》节选 钱谦益)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 B.横柯上蔽柯:树木 |
C.水实其腹实:充满 | D.陟老人峰陟:登上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山上无泉也 | B.鸢飞戾天者矫矫如蛟龙者 |
C.山形下绝猿则百叫无绝 | D.文殊院之左铺海之云 |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作者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
B.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
D.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古诗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乙】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对《木兰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思。 |
B.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可父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代父从军,心不甘情不愿,无可奈何。 |
C.“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
D.“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看清楚) | 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 |
C.即书诗四句( 写 ) | D.父异焉( 诧异 ) |
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传一乡秀才观之 |
C.借旁近与之 | D.或以钱币乞之 |
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
C.孙权开始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 |
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的意思。
(1)善用矛善(2)一举而毙对文中画线句“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你都强壮,你敢和我在都尉的马房前决一死战吗? |
B.我和你都强壮,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 |
C.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 |
D.我和你都是好汉,怎么会不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呢? |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并谈谈你读了本文后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下面各题。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将军宜枉驾顾之。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①孙权: ②益州: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
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
成语: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