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朱晖守信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2)乃把晖臂曰 ( )
(3)举手未敢对 ( ) (4)子孙窃怪之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固以怪之矣 | C.扶苏以数谏故 | D.以虫蚁为兽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②盆缶 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④.于是秦王不怿 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 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秦御史前书曰
④秦王怒,不许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 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 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恽曰:"粤寇洪秀全起事,自称太平天国,君不知耶?"麟曰:"晚生今仅二十余岁,贼之事,何能知之!"恽曰:"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
(选自《新世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B.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C.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D.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3)"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针对麟某,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②既克,公问其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老师肯定了小红。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戚继光 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 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 ④,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 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 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 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 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 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 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 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 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悉 |
|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
晓 |
|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 |
予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