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
万亩植茶面积 |
产量(万担) |
内销(万担) |
外销(万担) |
1832—1837(平均) |
521 |
260.5 |
200 |
60.5 |
1861 |
625 |
312.5 |
202.5 |
110 |
1871 |
819 |
409.5 |
202.5 |
207 |
1886 |
934.9 |
567.46 |
205 |
362.46 |
1894 |
841.6 |
420.8 |
207.5 |
213.3 |
1901 |
674.6 |
337.3 |
210 |
127.3 |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10分)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学校准备举办“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来参加筹备工作。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
(2)你搜集的资料将有哪些类型?
(3)展览的内容要求呈现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
(4)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请你归纳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
材料五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竞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3)假如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自己是中国的郑和,还是西方远航者呢?为什么(选择其一,能自圆其说就可。 )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10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3)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籍吾名?欲籍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学,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完成: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⑶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