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悉如外人 ( ) (2)便要还家(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寻向所志(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4分)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从流飘荡()② 猛浪若奔()
③互相轩邈 ( )④窥欲忘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顾荣施炙①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炙:烤肉。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因辍己施焉。 (2) 同坐嗤之
(3) 每经危急 (4) 乃受炙人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对于顾荣和受炙人,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
老虎之死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虎谓其衷,益爱近之。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1)小而善缘()(2)辄使猱爬搔之()
(3)益爱近之()(4)久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2)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启示?(请不少于两点)?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1)会天大雨( ) (2)宜( )多应者 (3)旦日,卒中往往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2)上使外将兵。译文: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