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芙蕖
﹝清﹞李渔
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②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③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④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⑤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⑥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请述之:                (2)芙蕖则不             
(3)及花之谢:              (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文中第②段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请仔细阅读,摘录词句完成芙蕖的生长过程。
荷钱出水之日→                     →花之既谢→          
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怅恨久之,曰:“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今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累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富贵,无相忘 ②故不为得也

B.

①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河曲智叟以应

C.

①扶苏以数谏 ②既克,公问其

D.

①今闻无罪 ②王命急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辍耕垄上 ②何陋

B.

天下唱 ②宫中府中,俱一体

C.

①固怪之矣 ②先帝不臣卑鄙

D.

①乃喟然叹曰 ②康肃笑遣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文言文阅读

【甲文】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

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涯:水边的陆地。

②直:直接,径直。

③君:君主,皇帝。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闻 则 其 心 洒 然 而 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云归而岩穴

②树林阴

亭曰“醒心”

醉且劳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

B.

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

C.

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

D.

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5)曾巩说:“公之作乐,吾能言之。”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公之作乐”的内涵。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于家園,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释】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

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

③宝:珍藏。

④拊(fǔ)掌:拍手。

⑤搐(chù):紧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同情)

B.

尔安敢吾射(轻:重量小)

C.

一日书画(曝:暴露)

D.

尾搐入两间(股:大腿)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处士笑而然之。

(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

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

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第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人有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B.

壁立 野有麦场

C.

人已去 真无马邪

D.

荐入御史台 当立者公子扶苏

(2)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B.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C.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D.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

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C.

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

D.

选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张养浩清廉爱民、嫉恶如仇的品质。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

②苟完:大致完备。

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

④瀹(yuè):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讼充斥 狱:

园蔬 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