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 B.“心外无物” | C.“理” | D.“格物致知”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 D.韩非子、董仲舒 |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
|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