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也。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主簿。由泗州榷场使补尚书省掾,除兴平军节度副使,入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伯达上书谏曰:“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书奏,不报。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时章宗初向学,伯达以文行知名,选为侍读,居无何以忧去。会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伯达行义,起为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
先是,右丞相襄奏移贺天寿节于九月一日,伯达论列以其非时,平章政事张汝霖、右丞刘玮及台谏亦皆言其不可,下尚书省议,伯达曰:“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因陈正名从谏之道。升尚书刑部郎中。上问群臣曰:“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伯达对曰:“布德流化,必自近始。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广农郊以示敦本,轻币重谷,去奢长俭,遵月令开籍田以率先天下,如是而农不劝、粟不广者未之有也。”是时,采捕禁严,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数百里内皆为禁地,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累迁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国军节度使,未几,改镇安武。
尝使宋回,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其妻傅氏言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仍以金银还之,傅泣请,弗许。傅以伯达尝修冀州学,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
(《金史·列传第三十四》,有删节)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阅岁:过了一年
B.方今何道使民本业、广储蓄务:致力于
C.如是而农不劝:劝说
D.傅以伯达尝冀州学修:兴修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路伯达“远识”和“忠诚”的一组是(     )

A.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C.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D.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伯达以文章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而出名,所以当时在章宗刚刚开始学习时,就被选为侍读,但是任职不久不知因为什么而离去了。
B.路伯达有高尚的品行和忠贞的义节,因而被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荐。于是皇上起用路伯达为同知西京路转军使事,征召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并命令他和张行简进读上奏的文字。
C.路伯达处理政事时见解高远而深刻。当皇上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时,他回答说:应该首先解决眼前最突出的主要矛盾。请求废除京畿内打柴打猎的禁令,扩大农民可以耕作的田土,轻钱重粮,除去奢侈培育节俭,遵从时令,开垦田地,做天下的表率。
D.路伯达的妻子傅氏哭着请求不要把捐赠给边用的钱退回来,这是从侧面表现路伯达忠诚的节操,并通过傅氏之口补叙了路伯达开学教民的远识和良苦用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
(2)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二十一年,从王归,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童虽幼,公辅器也器:人才
B.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行:施行
C.比因饥馑,盗贼滋横比:近来
D.臣以年少,谬膺重任以:因为

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安童富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①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②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③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④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⑤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⑥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他喜欢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而从不亲近一个年轻人,有些见解就连皇上也感到惊奇,很受皇上器重。
B.安童被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重任,恐怕天下会有轻视朝廷之心。皇帝对此很感动。
C.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并要他举报随便诬陷上奏的人。
D.安童不仅富有政治才干,对皇帝忠心耿耿,且立身行事注重轻重缓急,有时奏对十分委婉,曲尽其意,表现出了一种过人的智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2)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
B.徒慕君之高义也慕:仰慕、敬慕
C.蔺相如固止之固:言辞恳切
D.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堂上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君将哀而生之乎
B.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不欲与廉颇争列今君与廉颇同列

翻译下列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建论[1]
(清)戴钧衡
小人之于君子也,必多方交之。一与之交,则其势不能中绝。交之既深,则有事或且为小人用。此其道在严之于先,不可稍有苟且之心,而又能持之艰难困苦之中,小人之计,乃不得间而入。汉平原君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欲知建,建不
肯见。其气节亦可谓卓卓者矣。乃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实实 2],受之
不辞。夫受人之德,必有以报;受不义之思,其报之也,亦必将出于不义。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朱建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既为辟阳之客,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
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失名节,遂杀其身,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不惟是也。孔子曰:“丧事,称家之有无。有,毋过礼;无,则敛手足形,悬棺而窆。’’建果贫也,服具不备可也。受金治丧,,贤者不为也。然则建即终不不为辟阳之客,而受不义之金以营丧,是污其亲以不义也。不惟不廉,亦不孝实甚。
且辟阳侯不奉于建也,谁使之哉?建之友陆生也。君子之于友也,曲成其美,不
陷以恶。辟阳奉陆生当为辞而却之;不然,于其受也,责而归之。而乃教辟阳故陷建于
不义,何哉?吾意建平日所称廉不苟者,皆饰行欺世。贾欲有以尝之,故藉辟阳以验其真伪,否则知其伪而故以败之。不然,则欲藉以成其名,而不意建之果受之也。夫人惟无名于世,世亦无所短长。苟孑孑[3]自好,著声称于时,则人所以尝试之者百端,稍有不诚,未有不败者也。
建之初不见辟阳也,知其为小人,不可近也。既百金,亦知其不可受,而特困于贫
窘不得已,且以为受之有名,未必遽伤义也。不知天下之貌为君子,著行立节,而卒至一败涂地不可赎者,皆此“不得已”之情,与未必遽伤于义之念误之。夫苟以义衡之,亦乌在其不得已也。
注释:[1]朱建:西汉人,原本是刚直正廉洁之士.后因其母丧无钱,接受辟阳侯审食其馈赠,审本是奸党,文帝时被杀,朱建曾为审说情,受牵连自杀。[2] (shui):赠给死者的衣被。[3]孑孑:才能、人品等特立、出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不得间而入间:空隙
B.贫不能备服具服具:办丧事的用具
C.于其受也,责而归之责:负责
D.贾欲有以尝之尝:尝试--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朱建“有苟且之心”和“丧失名节”的一组是( )
A.辟阳侯欲知建,建不肯见 B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
不惟不廉,亦不孝实甚而乃教辟阳故陷建于不义
C且以为受之有名,未必遽伤义也 D建果贫也,服具不备可也
辟阳侯奉百金受之不辞夫苟以义衡之,亦乌在其不得已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建原本瞧不起辟阳侯这样的小人,当初辟阳侯笼络他时,朱建不肯与之相见。
B.朱建对待小人辟阳侯能“严之于先”,又能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但他常怀苟且之心,最后落得丧失名节,自刎而死。
C.治丧的原则,富有的也不可过礼,贫困的就可以薄葬。但朱建收了不义之财葬其亲,本身就有错。
D.朱建平素所谓“廉直不苟”,只是一种“饰行欺世”,像这种人没有不落败的,这也是向社会上一些伪君子发出的警告。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石录》后序(节录)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余惊怛,念侯性素急,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葬毕,余无所之。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矣。……到越,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在会稽,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信宿:连宿两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出嫁 B.浸觉有味:渐渐
C.如传闻城中缓急 :平缓与紧急 D.比至,果大服柴胡:等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忧患得失,何其多也!是说也,人常疑之。
D.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是()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C.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D.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

翻译文言文中的划线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译文:
②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译文:
(2)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清传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储存
B.冀速已冀:希望
C.相属于户属:嘱咐
D.执其道不废执:坚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市人以其异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不害清之为富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一不得直,则怫然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炎而附,寒而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赞誉。
B.宋清的经营决不急功近利,而是注重自己的声誉和形象。他与人为善,不图回报,四十年如一日。
C.宋清始终坚持“居善药”,在经营中坚持药品质量第一。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求药,都给与好药。
D.在本文中,柳宗元选取了几件小事,重点叙述宋清经营的过程,给我们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