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9分,)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公。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支吾:抵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惫 |
|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
| C.立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 |
| D.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
|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
|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
|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 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
|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
| C.多格不行格:搁置。 |
|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
|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
|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2)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奴婢病亡,亦须检验。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从之。俄拜中书舍人。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开运三年,赐金紫。
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契丹主必不得归国。”及耶律德光死,有孛①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遂归汉,为给事中。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以进。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显德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世宗留心稼穑,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穀为赞辞以进。显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榖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选自《宋史•陶榖传》
【注】①孛:彗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坐:因……获罪 |
| B.必俟台司判状俟:等待 |
| C.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率:大都 |
| D.世宗自克高平克:克制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穀敢于谏言的一组是( )
①望申条约以革其弊②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③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④
当用师取之⑤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⑥盖有意大用也
|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榖性格急躁坦率,曾经与兖帅安审信聚集在一起,杯酒间失言,被审信上奏给了皇帝。 |
| B.陶榖精于历数,他看到西南五星连珠,看到彗星光芒直指北面时,就预言契丹会有事情发生,结果 两次预言都很准确。 |
| C.世宗经常训练军队,讲习武道,想着统一天下。当看到陶榖等提出的应当用军队来攻取的策略时, 世宗欣然听从了他的意见。 |
| D.当初,太祖将要受禅时却没有受禅的文章,在旁边的陶榖等就从怀中拿出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已经 |
写成了,太祖十分看不起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
(2)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节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辟儒之患祸患 |
| B.而欲以致治达到 |
| C.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途径 |
| D.各推所长,穷知究虑知道、明白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其所长也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 B.①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C.①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 D.①若能修六艺之术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道术中最为崇高。 |
|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他的扭曲。 |
|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
|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2)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3)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