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节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此辟儒之患祸患 |
| B.而欲以致治达到 |
| C.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途径 |
| D.各推所长,穷知究虑知道、明白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A.①此其所长也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 B.①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C.①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 D.①若能修六艺之术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道术中最为崇高。 |
|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他的扭曲。 |
|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
|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2)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3)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李澄》,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
| B.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
| C.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
| D.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
|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
|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
|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澄作战勇敢剽悍。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开始时是江淮都统李垣幕府的副将,最终被封为陇国公,加封王爵。 |
| B.李澄很有计策谋略。兴元元年,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作准备。 |
| C.李澄忠于朝廷。他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心意;他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 |
| D.李澄做事很有个性。他在进封王爵后,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当时的士大夫都看不惯,讥笑他粗野。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2)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
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今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风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风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选自《清史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任有司稽玩稽:拖延 |
| 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署:部署 |
| C.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负:享有 |
| D.仍用锁系例系:禁锢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
|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
|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
|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
|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2)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以身居作居作:作佣人 |
| B.鸿并绝不娶并:全部 |
| C.简斥数妇简:直接 |
| D.今而见择,敢不请罪择:抛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
|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
|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
|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翻译下列语句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伶人——古时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 |
|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前:在前面 |
|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
| D.故方其盛也方:正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王临终之时,留给庄宗三支箭,希望他不要忘记三个遗恨。庄宗每次出兵都要带着这三支箭。 |
| B.庄宗俘获了燕王父子,杀了梁国的君臣,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亲完成了遗愿。 |
| C.庄宗由最初的意气风发终落得泪下沾襟的悲惨结局,充分证明了江山“得之难而失之易”的道理。 |
| D.作者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会失败,全在于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贪图享乐,最终被伶人杀害。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