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用量筒量取稀硫酸溶液8.0mL;
②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可用金属丝(棒)代替环形搅拌玻璃棒;
③用热的浓盐酸洗涤附着有MnO2的试管;
④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若加热后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表面发黑,则所测结晶水含量可能会偏高 ;
⑤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20.50mL ;
⑦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稀释浓硫酸;
⑧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pH时,测量值一定比真实值小;
⑨锌和一定量稀硫酸反应,为加快速率而不影响H2的量可向溶液中加适量Cu(NO3)2晶体。
Ⅱ、2013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天津、北京等地区。其中,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 + 2CO(g)2CO2(g)+ N2(g)。△H<0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②2NO2(g) N2O4(g)  △H=-56.9 kJ/mol
③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浓硝酸;③AgNO3溶液;④碘水。
为了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葡萄糖溶液(2)食盐溶液
(3)淀粉溶液(4)鸡蛋清溶液

(6 分)课本“交流•研讨”栏目有这样一组数据: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破坏1/2mol 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9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1 molH—O键能够释放463kJ 能量。
下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请将图中①、②、③的能量变化的数值,填在下边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 kJ ②________________ kJ ③_________________kJ

(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2)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O2和1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则:
①该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为
②假设此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则此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③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变 B.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O2的消耗速率与C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Ⅰ)
(Ⅱ)
(Ⅲ)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的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求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4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_(填“>”、“<”或“=”,下同)v(逆),8 min时,v(正)________v(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