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A.十二铜表法 | B.陶片放逐法 | C.雅典公民法 | D.公民大会法 |
“一切土地,国家的、皇族的、阁部的、寺院的、教堂的、租有的、长子继承的、私有的、公共的和农民的等等土地,一律无偿地取消其原主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此法令最有可能出现在()
A.1871年法国 | B.1917年苏俄 | C.1928年苏联 | D.1953年中国 |
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窖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
B.蒸汽时代 |
C.电气时代 |
D.经济“大恐慌” |
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赎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表明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已变为“社会公仆” |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
C.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 B.工业革命的完成 |
C.殖民扩张的加剧 | D.鸦片战争的爆发 |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B.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
C.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