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节制资本”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新中国建立后,标志着“法治”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政治目标的会议是
| A.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
| C.中共十五大 |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
|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 B.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
| 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
近代有人向政府上书建言:“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此上书应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 C.民国初年 | D.新文化运动中 |
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了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 A.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
| B.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 C.官员此举是为了愚昧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
| D.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