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节选自曾巩·《尹公亭记》)
【注】①尹公:尹洙是欧阳修的好朋友。②随:随州。③阜:小山丘。④茇:休息。⑤治平:皇帝年号。⑥司农少卿:官职名。赞皇:地名。⑦庳:低矮的地方。⑧陶:制造陶器。⑨皆在几席: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⑩峙:撑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       )②而不知其官之为也(       )
③因之曰尹公之亭(       )     ④始因其基(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盖不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B.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 D.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不 知 其 官 之 为 谪 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无思书》)
请你概述文中修建尹公亭的目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右备容(chòu) B然若神人(yè)
C袍敝衣(wēn) D以拥覆(jīn)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 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 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④ 余立侍左右,疑质理( )
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口技》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无敢哗者 (huá ) B.遥闻深巷中犬吠(fèi)
C.絮不止(xù) D.夫齁声起(hān)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 满寂然 (2) 夫大儿声 (3) 既而儿醒(4)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文中开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中连用4个“一”,有何用意?(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rú) B.(tái)痕 C.德 (xīng) D.案(dú)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仙则()②无丝竹之乱耳()
③无案牍之形()④往来无白丁()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与情趣?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日三至弗见( ) (2) 桓公曰:不。 ( )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的人?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妇拍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本心/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得我/与至于负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