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核舟记》明•魏学洢)
【乙】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乔山人善琴》清•徐珂)
注释:①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石青糁之 |
糁: |
|
②其两膝相比者 |
比: |
|
③款扉扣之 |
扣: |
|
④今客鼓此 |
鼓: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3)甲乙两文都赞美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但表现手法不同,甲文是 ,乙文则用了“ , ”的句子来侧面烘托。
课内文言阅读,完成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武则天改字
武好改新字,又多忌讳。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天象,请□中安‘武'以镇之。”则天大喜,下制即依。月余有上封者云: “‘武'退在□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则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为 “八方”字。后孝和(唐中宗李显的谥号)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注】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寻如意:人名。解释文中的划线词。
(1)则天好改新字好(2)与“囚”字无异 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后孝和帝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文中武则天两次改字的原因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1)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幽州人“寻如意”阿谀奉承。 | B.文中的另一个“上书者”未卜先知。 |
C.文中的武则天不加考证、偏听偏信。 | D.文中的武则天忌讳颇多、朝令夕改。 |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甲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选文乙选自课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选文甲“忧”字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 |
B.选文乙“乐”字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
C.选文甲、乙均为作者被贬谪后所作,甲文消沉,乙文豁达。 |
D.选文甲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选文乙以议论描写含蓄言志。 |
课外文言文
计除叛贼
曹玮帅秦州。当赵德明叛,边庭駭动,玮方与客对弈。吏报有叛卒投德明者,玮弈如常。至于再三,徐顾吏曰:“此吾所遣,后勿复言。”德明闻,杀投者。卒遂不复叛。
【注释】曹玮:字室臣,北宋名将。统兵四十年,不曾失利。www.ebestedu.cn解释下列划线字
玮奕如常奕: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画线句
此吾所遣,后勿复言。 从引文看,曹玮的聪明之处在于(1);(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qiǎng)假(jiǎ)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zhé)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ín)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文本选自《》,作者是清朝文学家(人名)
句子翻译
然后叹息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课文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