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该题。

图片:宋代工商物产分布图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概括图片中所反映的宋代工商业发展特点,并说明原因。(注:须指出三项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图13 北魏文官汉服俑图14 汉人胡食图
材料四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6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2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5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2分)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1: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2: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 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3: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1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2)概括材料2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8分)
(3)材料3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2分)
(5)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à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ù,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
——《宋史》卷62
材料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则免于霜矣。
——《齐民要术》栽树
材料3:(及至宋)陂湖之利日脧(juān,减少)月削……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续文献通考》卷3
材料4: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十有二曰除盗贼。”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
(1)作为史料,围绕自然灾害,材料1至材料3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主要信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造成我国古代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6分)
(3)在中国古代,当灾害发生后,材料4的“荒政”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吗?试简要说明理由。(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