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1:“不要同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再把左脸送给他打;有人抢你的外衣,你就再把内衣送给他拿去。”
材料2:“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
材料3:“人生一切的苦恼,其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必须修行,消灭一切欲望。”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大宗教?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 |
名称 |
创始人 |
创立时间 |
创立地点 |
经典 |
1 |
|
|
一世纪 |
|
《圣经》 |
2 |
|
|
|
麦加 |
|
3 |
|
|
公元前六世纪 |
古印度 |
佛经 |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
(2)《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3)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搜寻百度词条,我们发现,其给“社会思潮”下的定义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了多次社会思潮,它对社会及个人产生了乃至变革性的影响。据此回答:
(1)18世纪末,一场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浪潮席卷法国,该革命的发生与启蒙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请举一例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2)中国一位名叫胡嗣穈的人读《天演论》,看到“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话,听从二哥的建议改名为“胡适”,“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有何划时代意义?
(3)社会思潮具有时代性,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救亡”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在渝文化界有何突出表现?
(4)二战结束以后,反思二战成为新的社会思潮,请你分析毕加索《格尔尼卡》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就此请你谈谈文化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从而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什么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简述出现上述材料所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为恢复工业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又称《全国复兴法》。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复兴总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由不同行业制定的这种法规后来达到750个之多。《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第7节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对雇员不得以必须参加公司工会为条件;雇主应遵守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在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的30年里,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一百多倍,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张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法规内容产生的作用。
(3)材料三中“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一点认识。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方框内。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B.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