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温度/C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1
5
1
20
0.1
4
16.74
2
15
1
20
0.1
4
6.04
3
30
5
35
 
2
49.21
4
30
5
55
 
2
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
㈠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⑴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右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溶液。

⑵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3) Y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粉末,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㈡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某同学选用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㈢处理废液,回收利用
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加入试剂
分离方法
方案评价
1
适量Ca(NO3)2溶液
、蒸发结晶
不可行,理由是
2
过量的
蒸发结晶
可行

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小组想用B装置来制取CO2,所用药品名称为
收集 CO2前,如果用F装置中的某种溶液干燥CO2,则该溶液是;CO2应从F装置的端通入。
(4)该小组在制取CO2的时侯,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右边Ⅰ、Ⅱ、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B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7)丙同学的实验中若已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应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金属钛(Ti)是21世纪最重要的金属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铝、铜、钛的金属活动顺序,做了如下实验:①先用砂布将金属表面擦光亮。②将大小、厚薄相同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到盛有相同体积的同种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金属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放出气泡缓慢
放出气泡快
无现象

(1)依据上表现象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为:,把金属钛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填“能”或“不能”);
(2)根据三种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回答:①建筑常用铝合金做门窗,原因是(答2点);
②把钛或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这说明金属钛具有很强的性。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 ___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震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中性或

【分析与思考】
⑴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若观察到固体消耗并有气泡,则所取溶液呈酸性,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__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⑵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直到为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