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
温度/C |
二氧化锰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反应所需的时间/s |
1 |
5 |
1 |
20 |
0.1 |
4 |
16.74 |
2 |
15 |
1 |
20 |
0.1 |
4 |
6.04 |
3 |
30 |
5 |
35 |
|
2 |
49.21 |
4 |
30 |
5 |
55 |
|
2 |
10.76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
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1)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
________ |
含有铵根离子 |
(2)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
没有________存在 |
(3)取(2)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 |
________ |
有Cl-存在 |
【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若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是否可行?________(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氏制碱法”首先得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 假设Ⅰ:完全变质;假设Ⅱ:没有变质;假设Ⅲ: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
【实验结论】 假设________成立,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
【交流反思】 欲除去Na2CO3变质后产生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用pH试纸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用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对照.当测得溶液的pH________7时(填“>”“=”或“<”),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二】用无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剂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1)指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用温度计测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溶液温度上升ΔT/℃ |
5.2 |
9.6 |
12.0 |
16.0 |
18.2 |
16.7 |
15.7 |
14.7 |
13.7 |
12.9 |
(1)温度计的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体积最接近于________mL.
以下是某化学小组探究的过程.
向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呢?
[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2O、Na+、OH-和极少量的H+.
[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
[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
(1)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原猜想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