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公输》,完成后面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
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不可谓知类( ) ② 吾义固不杀人( )
③ 请说之( ) ④ 子墨子九距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子 墨 子 闻 之 ②舍 其 粱 肉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 ”的请求。之后墨子又提出“ ”是想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②表明墨子与公输盘假想的攻守战结果的语句是:“ 。”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请结合原文概述。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对《醉翁亭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
B.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
C.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主要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
D.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
对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大量骈句,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 |
B.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
C.文章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景、滁人扶老携幼之游乐、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炼却形象。 |
D.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 |
本文作者借景抒情,下面几首诗中借景抒情的是
A.《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
B.《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
C.《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
D.《逢入京使》(岑参) |
文言文阅读。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坐寂然(坐,通“座”)宾客意少舒(少,稍稍。) |
B.会宾客大宴(宴,宴会)妇拍儿呜之(呜,轻声哼唱哄孩子入睡。) |
C.妇抚儿乳(乳,喂奶)稍稍正坐。(稍稍,渐渐) |
D.众妙毕备(备,具备) 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表演前的气氛,从侧面反映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
B.第二段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写作顺序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
C.“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艺人技艺的高超。 |
D.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口技》,作者张潮,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中的“善”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解释下面加粗点的字。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
B.弗之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C.邻舍有烛而不逮 / 以书映光而读之 |
D.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乙文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③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③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注】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值胡贼攻郡()(2) 远来相视()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4)皆哀许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
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 “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意义。
①乐:②可:
③寥:④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②段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两处写景,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句加以分析。
有人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写得摇曳生姿。请你展开想象,至少用两种修辞,将这美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不少于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