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一 剪 梅
刘克庄①
(序: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禹锡”。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缊:用乱麻束成火把。“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听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共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
送允晖①
沈周
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
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
【注】①此诗为春日送友而作,诗中所称之陆郎,即作者所送之允晖,“郎”为少年之美称。诗歌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诗歌主要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请选择本诗中较为突出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