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需要巨大勇气]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沉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康有为屡次上书”中最为著名的是哪一次?
材料二 2013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启迪激励世人,面向未来,再行开拓。
——摘自《新华网》
(2)指出第二段材料中“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的具体表现?
[改革彰显非凡智慧]
材料三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30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中国历史故事选》
(3)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主导的哪一历史事件?其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小平同志听说广东要“先走一步”,划了那么块地方老定不下个名来,就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这句话很重要!有了这么个名就好办了。
——《中国经济周刊》
(4)材料中“广东‘先走一步’”是什么含义?列举出一处“划了那么块地方”的城市名称。
[改革勇于走出深水]
材料五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俄国在落后西欧近1个世纪以后,终于艰难地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
——摘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解说词
(5)哪一事件使俄国“艰难地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
(6)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读图题:关注欧洲历史的小明同学在网上找到了下面四个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图一反映了哪场战争前欧洲的对抗形势?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战争?
(2)图三是哪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如何?
(3)图四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这一组织建立的作用?
(4)结合四幅图片,谈一谈欧洲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2)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2分)
(3)20世纪后半期的苏联为摆脱困境开展了哪些重大改革?(2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比重(%)
材料二(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列举2例即可)(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
1800 |
1820 |
1830 |
1850 |
1860 |
1870 |
产量 |
1100 |
1740 |
2400 |
4940 |
8000 |
11000 |
-----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材料四: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恬静的田园生活……
材料五: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科技革命的影响?
(4)材料五中出现的“雾霾”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趋势有何联系?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