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④,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注]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季川:元结的堂弟。④预:参与。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天大无穷”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以悦婴儿
C.吴广以为然 D.以中有足乐者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正直沦为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圆滑谋求显贵。
C.公植虽知天并非圆的,但因人们说天是圆的,因此厌恶之心不变。
D.公植因小事就责骂元结为人圆滑投机,甚至拿着矛戟来追杀他,足见其耿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其甚者       甚:                   ②或有喻之   喻:            
③恣令悦媚婴儿 恣:                   ④躬自戏圆   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
译:                                                                        
⑵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共10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名: (2)欧阳修谪滁州谪: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颍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ò):箭的尾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人各复至其家延: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3)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阅读《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出淤泥而不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乎众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便向路,处处志之迷,不复得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可爱者甚(2) 不不枝(3) 香益清(4)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翻译下列句子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2)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本文采用衬托手法,用衬托莲,从而表现了作者
《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