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④,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注]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季川:元结的堂弟。④预:参与。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天大无穷”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B.以悦婴儿 |
C.吴广以为然 | D.以中有足乐者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正直沦为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圆滑谋求显贵。 |
C.公植虽知天并非圆的,但因人们说天是圆的,因此厌恶之心不变。 |
D.公植因小事就责骂元结为人圆滑投机,甚至拿着矛戟来追杀他,足见其耿直。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其甚者 甚: ②或有喻之 喻:
③恣令悦媚婴儿 恣: ④躬自戏圆 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
译:
⑵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
译:
11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是记录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在原文的空格处把第四则《论语》补充完整。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可以为师矣()
③诲女知之乎()④七十而从心所欲()翻译划线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仿照例句,请标出下面一个句子朗读的停顿(两处)。
例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表示明显的停顿。)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摘出文中两个成语。、。
《论语》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请将A、B、C
填到对应的括号内。
A. 学习方法 B. 求知态度 C. 修身做人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指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一直到死【甲】文段选自,作者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若嗣子可辅()④事之如父()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奉命于危难之间 |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C.事之如父 | D.效忠贞之节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分别概括两文主要事件,结合事件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文言文阅读。( 10分)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⑤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曷”通“何”,为什么。⑤会稽:地名,浙江绍兴。⑥韩性:人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暮乃反() (2)韩性闻而异之()
(3)遂称通儒() (4)窃入学舍()翻译句子。 ( 3分)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
文言文阅读。
《桃 花 源 记》 (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 阡陌交通()(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男有分,女有归()(4)盗窃乱贼而不作()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天下为公 B 具答之大道之行也
C 屋舍俨然若听茶声然 D 启窗而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句子。 (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3 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阅读选文,举例说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3分)
文言文阅读。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解释文中划线词语。(4分)
(1)饭罢( ) (2) 谪居涪陵( )
(3)摹临累日()(4)而穆父死已久矣()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