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装置甲中所用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 的分化。除藻类植物外,还有 植物和 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
(2)孙悟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
60 |
25 |
10 |
5 |
请你根据孙悟的实验结果给孙悟写出该实验的探究问题 : 孙悟得出的结论是 。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左、右)移动。
(4)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给农作物松土,目的是 。
2013年8月的黑龙江洪水使黑龙江大范围的农作物绝收,原因是 。
人们要使作物种子保存更长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 。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做了"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1号、2号、3号、4号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餐巾纸,再将相同数量的菜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 烧杯 |
种子所处环境 |
实验结果 |
| 1号 |
干燥的餐巾纸,置于25℃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 2号 |
潮湿的餐巾纸,置于25℃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 3号 |
潮湿的餐巾纸,置于冰箱冷藏室(4℃) |
? |
| 4号 |
餐巾纸和种子全部浸泡在水中,置于25℃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1)设置2号烧杯的作用是。
(2)3号烧杯与2号烧杯比,变量为;
3号烧杯的实验结果是。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等外界条件。
试解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1)在实验之前进行。
(2)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3)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应该向叶片滴加。
(4)实验结果是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该实验证明。
小燕同学设计了甲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24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空气中的。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
⑵小燕为该活动作出的假设是。
⑶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⑷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 ]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
⑸小燕想继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她将甲装置改进为乙装置,重复实验步骤。乙实验装置的设计合理吗?。请解释原因:。
下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推测该同学的假设是。
(2)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中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实验,其变量是 。
(4)用碘液检验玻璃瓶内外的叶片,其中不变蓝的是__________,说明它没有
进行作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