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请对文中加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 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
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 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即日单骑就道()(2)度将孤兵寡() 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zhuó):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蜂起②灌诣军门谒见③百姓咸赖④有坐盗麦舟者翻译句子: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①水中有蛟②,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有自改意,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义兴:地名,即今“宜兴”。②蛟:传说中的蛟龙,实则可能是鳄鱼。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C.余闻之也/久 | D.义兴人谓/为三横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未尝识书具()(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邑人奇之()(4)或说处杀虎斩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周处从义兴“三横”之一变为“忠臣孝子”是因(用一个成语回答)。
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②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③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④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⑤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幸,文中指皇上到某处去。③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④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⑤屏,退避。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忽幸其第()②臣未发书()
③蔽林间窥之()(《黔之驴》)④俱以假山显()(《于园》)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即命启之
A.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B.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
C.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 D.放之山下(《黔之驴》)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⑵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