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 ) (2)书( )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卫鞅①亡魏入秦,孝公②以为相。封之于商③,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④公平无私;罚不讳⑤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⑥.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 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美于徐公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能谤讥于市朝 |
欲传于商君 |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赏不私亲近 |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3)用“/”为【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① 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国则很快取得了② 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靖郭君将城①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③,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④,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小吏。③亡:不。这里指(我)不罪你。④阴:通“荫”,庇护。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皆以美于徐公 |
客有于此 |
B.闻寡人之耳者 |
君不闻大鱼乎 |
C.虽欲言,无可进者 |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请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3)【甲】文中齐王强国的原因有哪些?
(4)邹忌和齐客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劝谏的?他们共同采用了怎样的劝谏方式?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一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 ②办:置备。③事:侍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必以信
③将不言倦
④所恶者,死也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士尹池 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 ④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 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司城子罕 而觞之 |
露尻尾(《狼》) |
B. 鞔者也 |
吾从北方闻子 梯(《公输》) |
C.荆适兴 欲攻宋 |
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孔子 之曰 |
不求 达于诸侯(《出师表》) |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 之 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呼尔而 之
②万钟 我何加焉
③是亦不可以 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本段主要采用 、 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