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        )  (2)书(        )
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与乐者()②怀民亦未()
相与肯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也(《晏子使楚》)
B.相与步中庭 /往来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庭下积水空明 /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举也(《治水必躬亲》)

翻译下列句子。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本文第(2)段三句话,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⑾ [郎中]宫廷的侍卫。
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 j ǔ )能 B.讲信修( mù)
C.货其弃于地也(wū ) D.男有( fèn)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盗窃乱贼而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
B.外户而不闭而两狼之并驱如
C.谓大同自指物作诗立就
D.不足为外人也大之行也

翻译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联系生活谈谈你对古代“大同”社会与今天的“大同”社会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后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妻臣②时时而
翻译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选段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共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吴广借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B.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当立者公子扶苏丹书帛曰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D.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