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小宁、小明和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与H2O发生反应产生

(6分)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1】菲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她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1)
她认为此现象说明生成了硫酸钠,因此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她的实验结论(2)
【探究活动2】琪琪同学为了证明同样的问题进行了另一个实验:

【搜集证据】滴人酚酞后观察到(3),滴入适量稀硫酸后观察到(4)
【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5)
据此琪琪同学证明了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发生反应。
【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证明有其它物质的生成,则应(6)

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变质程度如何?
【提出猜想】甲同学的猜想:NaOH溶液没有变质
乙同学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乙同学实验的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加,再滴加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乙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反思】乙同学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代替。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后,同学们将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1)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2)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1:只有碳酸钠。
猜想2:只有氢氧化钙。
猜想3: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的猜想:还可能是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猜想3正确。

正确。

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