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注]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 涴(wò):沾污。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
B.臣事君鲜有克终者鲜:少 |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然:对 |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宽恕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僕阳周氏匿:隐瞒。 |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臣各为其主用静女其姝 |
C.单于尝为书嫚吕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D.意季布匿其所为仲卿母所谴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 樊哙可斩也!
③ 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 欲以为御史大夫。
⑤ 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 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若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
断句与翻译(3小题,共6分)
(1)用“/”给划线部分断句。
曹 丘 至 即 揖 季 布 曰 楚 人 谚 曰 得 黄 金 百 斤 不 如 得 季 布 一 诺 足 下 何 以 得 此 声 于 梁 楚 间 哉 且 仆 游 扬 足 下 之 名 于 天 下 何 足 下 拒 仆 之 深 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②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罪过:即过错 |
B.孝子由是失爱失爱:失去父爱 |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过门:经过门前 |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完洁:同“完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
B.辄索大杖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C.已又坐市舍中 卖麻纬以事坐系 |
D.孝子之族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宋]苏洵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
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度:思量 |
B.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间:离间 |
C.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胜:超过 |
D.然犹未敢以为是也是:这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苏洵“读书益精”的一组是()
①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 ②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 ③若人之言固当然者④胸中之言日益多⑤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⑥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等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神情恍惚地忧愁仰天叹息,非常失望。 |
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荐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就,等待任用,不会有遗憾。 |
C.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 |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再取出孔子、孟子等圣人、贤人的文章整天阅读,时间长了,读得更加精通,胸中豁然明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
(2)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
(3)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 阴:暗地里
B.钦凑至,舍之于传舍舍:安排住宿
C.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济:成功
D.任彼专城,志枭狂虏枭:勇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常山在其部内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
B.①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C.①太守备酒乐于传舍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D.①负汝何事而背我耶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颜杲卿忠诚报国的一组是 ()
①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
②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
③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
④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
⑤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⑥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颜杲卿感发忠诚报国之心,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
B.颜杲卿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率人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京城。 |
C.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
D.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创建功勋,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
译文:
②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苏轼《放鹤亭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②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
B.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
C.①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②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
D.①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
对文中“有是哉”的“是”所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 B.南面之君,好之则亡其国 |
C.山林遁世之士,犹不能为害 | 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
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
C.第三段通过卫懿公爱鹤与刘伶、阮籍好酒的对比,说明好酒无害,爱鹤亡国。 |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抒写了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
断句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彭 城 之 山 冈 岭 四 合 隐 然 如 大 环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春 夏 之 交 草 木 际 天 秋
冬 雪 月 千 里 一 色 风 雨 晦 明 之 间 俯 仰 百 变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