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 |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 B.《人间喜剧》 |
C.《母亲》 | D.《老人与海》 |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 | B.社会契约论 |
C.天赋人权 | D.人民主权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 B.《庄子》 |
C.《韩非子》 | D.《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