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潜浮
⑴小说稿子写出来以后,我找到的第一个读者就是舰队司令。倒不是拍马屁,手头这部反映潜艇部队的东西,得以写成,这位中将确实帮了不少忙,有他说句话,体验生活、采访乃至创作便都遇上了绿灯。其实,他并不是对我情有独钟,钟情的是他钻了二十多年的潜艇。  
⑵中将破例在家里给了我一个小时,谈他连夜看完稿子后的看法。昨晚他翻了大半夜的身。老伴在一边表示了对我的不满,于是我非常感动,连忙掏出了笔记本。  
⑶临到谈话结束,司令顺手又翻了翻稿子,再合上,看一眼而后不经意地问:就用这个标题?我点了点头。对这个题目我是非常得意的——《沉浮的国土》,拿这个来比我们的潜艇,最贴切不过了。 我提个建议,能不能把这个沉字改成潜字?司令依旧是随意说说。 
⑷我没有吱声,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还是用沉字好。
⑸ 潜字也不错,让人一下子看出写潜艇的。‛
⑹我沉默着。大概是见我没有点头,他又说:我这只是参考意见,还是你们作家定吧。 
⑺我也赶紧说:我回去一定认真考虑首长的指示。 
⑻不是指示,是意见,仅供参考。司令更正道。
⑼话虽这样说,回去后我还是费心思琢磨了半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沉字比潜字好。首先潜浮不符合一般读者的语言习惯,拗口。用‚沉‛字感觉上比较凝重,不仅表现了潜艇的运行状态,也喻示了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坎坷历程。换了潜,是可以很快让人明白写的是潜艇生活,但这恰恰是小说题目的大忌,没有了悬念和想像的空间,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诱惑力。而且文学味和作品气势也要受到影响。   
⑽我把自己的意见给出版社的编辑说了,他也有同感,还说:要是真依他改了,没准书的征订数要下降。看来,只能用原来的题目。可是,司令那儿怎么交代呢。编辑笑了:你也真是个实在人,你以为他那么大一个司令整天闲着没事,老是惦着你这个题目呢?他那样说,不过是表示一下对创作的关心,再则,也显示一下他在这方面不是外行罢了,这种事兄弟见得多了。你放心好了,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文学上就比你差远了。 
⑾于是我有些脸红,觉得自己过于自作多情了。是呀,一个舰队那么多兵那么多舰艇,每天有多少事他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有空惦记着我这本书的题目?退一万步,即使他果真还记得,不改也没什么了不得,他不是说仅供参考吗?原来还想多让几个人看看提提意见,算了吧。就这样,稿子进了印刷厂。 
⑿大概是半个月之后,编辑突然来电话,说小说的题目变了,沉字改成了潜字。我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司令亲自给出版社的头头打了一个电话,就是为题目上的那个沉字。他依旧是提出了那个参考意见。可是社里却不敢不认真地‚参考‛,马上通知改变书名。 
⒀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老头子会在这件事上较上劲,何苦呢?这么大的首长,这样干未免有些太那个了吧?终于我明白了:他开了口,我却不尊重他的意见,事情虽小,却确实有个面子问题。只是他这样做…… 
⒁我也是个有个性的人,自此再也没去找他。书出来了以后,也没给他送。当然,出版社自然会给他寄的。看着这封面上的那几个字,我心里总像塞了什么似的。 
⒂半年后,一位潜艇艇长到北京出差,顺便来看看我。他说那本书他们都看了,都反映说不错。还说,他们的老首长,舰队司令都说这个作家怎么不见了,连书也不送一本来。首长惦着你,你有机会到舰队去看看他。他说。 
⒃他这么一讲,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激动就把改题目的事讲了出来。  
⒄‚当然是用潜了。你知道不知道,自从一次潜艇触礁下沉后,潜艇兵都不再说沉字,就像舰艇兵吃鱼时不说翻过来、航空兵不说一路顺风一样。舰长说。   
⒅我一愣,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幸好没用那个沉字!  
⒆‚他怎么不跟我讲明呢?‛
⒇‚你也不想想,这些忌讳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那么大的首长,怎么能说呢?‛
 请概括相关内容,填在划线处 
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司令提出将题目中的“沉”改为“潜”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编辑与我有同感,打消了我的顾虑 ——→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司令的做法使我心里很不舒服 ——→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沉浮的国土》这个题目的“文学味”(第⑨段加点词)具体体现在哪里? 
 将第⑾段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⒅段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听了第⒇段艇长的话,“我”又会想些什么? 
对于司令这一人物形象,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司令性格固执,对潜艇和海军,情有独钟。
B.司令执着较真,体察官兵心声,令人尊敬。
C.司令爱憎分明,维护海军声誉,树立威信。
D.司令和蔼可亲,能够宽容他人,深受爱戴。

司令想为自己的后半生写一部自传,确定的书名是《游泳》。能完成下面的题目。
(1)司令说“游泳”二字是有出处的,出自《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司令的自传《游泳》再加一个副标题。
(3)司令在自传中打算详细写一写那次潜艇触礁下沉的事,引来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不应该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认为应该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迁移拓展阅读: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16分)
眼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偎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爱情诗。
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个长发姑娘。她的背影看上去很美。别的椅子上都是坐着一对,形单影只的她自然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朝她走了过来,这才发现她有一双好美的眼睛:似清泉、似山溪、似月光下的水波…… 甲 
姑娘端坐着一动也不动,神色沉静,似陶醉在日落的美景中……诗人回去了,就写了一首关于她眼睛的诗。
此后,诗人每天黄昏都到公园去,那姑娘也总是端坐在那儿。诗人感觉到自己心里已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终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让自己写的有关她眼睛的诗做媒,去和她相识。
然而,姑娘的话让诗人大吃了一惊——“其实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是个盲女。”诗人不信。“我何必骗你。”姑娘认真地说。诗人心里的渴望很快退潮般消失……诗人好久没再去公园。
一个月后,诗人又到公园去。那姑娘还是坐在那儿,只是身旁多了个英俊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搂着姑娘的肩头,很亲密,诗人不由自主地走过去……
“我是个盲人,你不后悔?永远不后悔?”小伙子回答:“我就是你的眼睛!”
听了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眼睛”, 乙 ,好诗!
然而,诗人并没用笔把这首诗写出来,只是默写在他心里。
诗人又好久没有到公园去过。当他再一次去公园见到那姑娘已是三个月之后。那天,黄昏的景色很美:燃烧的斜阳,朦胧的远山,展翅的白鹤,平静的湖水闪着金光……可是,姑娘身旁却没了那英俊的小伙子,诗人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走了过去,发现在姑娘俊俏的脸上有两道泪痕。
“你……怎么啦?”
“你,你是谁?”姑娘问。
“我是那个……诗人。你男朋友呢?”
姑娘沉默了一阵,才开了口:“车祸……死了。两个月前,我们去登记结婚,为了救一个小孩,他……” 丙 ,然后在姑娘身旁坐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诗人终于鼓起了勇气,说“我愿意……做你的眼睛。”“我有眼睛。”姑娘顿了一下,接着说,“他临死前,要求医生把眼角膜移植给我,手术成功了。是他给了我一双眼睛……”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
在甲、乙、丙处各填上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人心里一震  ②诗人心里在一阵悸动  ③诗人的心儿颤抖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诗人心里的渴望”是什么呢?请写出来。
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2个字)
文中小伙子说的“我就是你的眼睛”和诗人说的“我愿意……做你的眼睛”的含意有什么异同?试作简述。
同:                                     
异:                                     
文章以       为线索,采用抑扬笔法,例如写                             为“扬”,写                                    为“抑”。
“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的原因是什么?

课内精典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⑴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⑵“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⑶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⑷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⑸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⑺“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⑻“可以抄一点。”
⑼“拿来我看!”
⑽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但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⑿“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⒀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⒁“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被收在《     》中,鲁迅先生的这部著作取名的寓意是               
文中划线的短语“这一门学问”指的是     ,“模胡”的含义是    
“添改”是指         
第⑹段中经过了20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                        
从⑹~⒁段写了哪两件事?
“我”“很吃一惊”的原因是什么?
第⑾段中“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如果不能,请说明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得超过4个字)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段所体现的藤野先生的优点。

阅读《一张忘取的汇款单》(有删改)一文,完成小题。
①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特别幸福。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仪式。
③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④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⑤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⑥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⑦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⑴第②段中“同样的方式”指什么?“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⑵第④段画线句“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我”所认为的表达关爱的习惯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文章以 “一张未取的汇款单”为题,有哪些好处?
父爱是无言的,是伟大的。假若有一天,你长大了,给你的父亲汇款,你会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对父亲表达怎样一份情意?请写出。(不少于30字)

阅读《示弱,也是一种智慧》,完成小题。
①在自然界,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山谷中,大雪纷飞,雪花落满了雪松的枝丫,当积雪达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往下慢慢弯曲,直到积雪从枝丫上一点一点地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风雪过后,雪松完好无损,而其他的树由于没有这个本领,枝丫早被积雪压断了、摧毁了。
②一堆石子压在草地上,小草压在了下面,小草为了呼吸清新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改变了直长方向,沿着石间的缝隙,弯弯曲曲地探出了头,冲出了乱石的阻隔。
③在重压面前,松树和小草选择了弯曲、选择了变通、选择了示弱,而正是这种选择,使它们生机盎然。
④海滩上有两种不同性格的蓝甲蟹:一种是较凶猛的,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于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捣它、踩它,它都不跑不动,一味装死。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上许多海滩。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在相互残杀中死了一半;其次,因为其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了一半。而会装死的蓝甲蟹,因为善于保护自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⑤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勇敢,但时时处处不示弱的蓝甲蟹却渐渐被自然界淘汰出局。
⑥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压力不低头的是有个性的人,而适当地选择示弱、认输、放弃的人则是聪明的人。
⑦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明智决定,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而克洛普经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在第二次征服中轻松地登上了峰顶。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执著,不顾一切地去实现目标,那么将与其他同行者遭遇一样的结局。但是他学会了示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以小忍换大谋,最终他攀上了成功之巅。人只有当机立断地放弃那些次要的枝节和不切实际的东西,他的征途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
⑧示弱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智慧的显现。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示弱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人生是一种艰难的运行,绝不会风平浪静,既要拿得起,也得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所以,做人处世如果适时示弱,有时也能成为赢家。
⑨其实,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掌握了不停变通的生存智慧。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章①②段讲述松树和小草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隐形杀手——电子垃圾》,完成小题。
①电子垃圾是指已经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打印机和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电子垃圾污染像一个隐形杀手,已经对市民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②在中国,人们利用电子垃圾获利后,便将垃圾扔给了脚下的土地和河流。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中国每年产生超过100万吨电子垃圾;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中国每年接纳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
③我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有关统计表明,这些电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按10至15年使用寿命计算,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而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消费量激增。2004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约3亿台,电脑保有量约3000万台、手机保有量近3亿台,每年手机报废量约7000万部,旧电脑500万台。
④处理电子垃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电子垃圾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六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电视机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是有毒物质。一台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科学报告显示,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足以污染80吨水,这是一个人一生所需饮用的水。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⑤电子垃圾中也包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属于可回收垃圾。做好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通过人工拆解和机械拆解分拣,对电子垃圾进行综合处理,不仅会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能够对某些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达成降低元器件制造的成本目的。
本文第③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试说说其作用。(2分)
第④段划线句“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中“达”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全文,你能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一些减少或处理电子垃圾的建议吗?(不少于两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