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武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问普等,普等曰:“去。”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③,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检(官职)”均指赵匡胤。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之殛:诛杀。
B.因有司敕:命令。
C.太祖问普等顾:故意。
D.以其忠于所事旌:表扬、表彰。

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    )
①太祖问之,美不敢答          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④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      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C.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D.由于宋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了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3分)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3分)
                                                                          
(3)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分)
                                                                          
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陈 桥 驿 在 陈 桥 封 邱 二 门 之 间 艺 祖 拥 戴之 初 陈 桥 守 门 者 拒 不 纳遂 如 封 邱 抱 关 者 望 风 启 钥 逮 及 帝 位 斩 封 邱 而 官 陈 桥 者 以 旌 其 忠 于 所 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且曰:“世谓 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牧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牧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其色也;荒国堕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注]①顺风之船,冲锋陷阵之马。②远古烧土为棺,是为瓦棺;铸篆文于古鼎,是为篆鼎。③荒废的国都,颓败的宫殿,杂乱的草木,清冷的坟墓。④呿(qū):张口;掷:跳跃。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恨:遗憾
B.明日就公谢:道谢
C.为已失去良:确实
D.子于我厚:交情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忽得贺诗前所授我适莽苍,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若属皆为所虏
C.时花美女,不足其色也既自以心形役
D.牧不敢复辞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B.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C.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D.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子固若是,是当慢我。(4分)
(2)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4分)
(3)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4分)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 逊 春 秋 方 壮 威 名 未 著 摧 而 克 之 罔 不 如 志 予 既 奇 逊 之 谋 略 又 叹 权 之 识 才 所 以 济 大 事 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节选自《三国志》)
写出《三国志》的作者名称
作者认为陆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务繁剧庶:希望
B.于是编籍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怙:依仗,凭借
D.素于人孚:信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
(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
运二十万石以给。”皆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
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
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南京守备
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于人。当官不为赫
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节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察其,不问妄:荒谬
B.皆可。于是编氓籍报:上报
C.参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赞:辅助
D.公正廉恕,素于人孚:信服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福“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①请酌定,务从轻省②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③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④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⑤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⑥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译文:
(2)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5小题,共22分)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苏氏。程氏富
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辈,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十八年苏氏归:嫁到 B.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比:接近
C.吾亦无焉戚:忧伤 D.由夫人素之也勖:勉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退次之曰程氏富苏氏极贫
B.二孤轼、辙哭言曰学废生
C.夫人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日者吾母夫人葬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B.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C.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D.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氏兄弟把父亲灵柩运回四川与母亲同葬,按风俗俩人是同一坟冢而不同的墓穴,兄弟俩请司马光为母亲写墓志铭。
B.程夫人嫁入苏家,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嫌弃苏家清寒。
C.苏辙因为家庭负担所累,二十七岁学无所成,所幸的是后来程夫人主动挑起家庭重担,支持他读书。
D.程夫人告诫儿子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教育他们做人要恳切率直,要有正义之气。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②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在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程夫人“识虑高绝”的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