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上文节选自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一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选文①②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
(1)
(2)
(3) (每空不超过五字)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方为秋田之害(2)悉为两段
(3)故令微凸(4)收人面令小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为秋田之害乃以瓦而之B如土中狗蝎 匠师如其言
C则以钳搏之鉴大则平 D其虫旧曾有之其一犬坐于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根据甲乙文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傍不肯”是怎样消灭子方虫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转》)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属予作文以记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虽禁军且为我尽力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或凭或立 |
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 |
C.是进亦忧,退亦忧吾在是 |
D.卒全其城卒或有所闻 |
翻译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苏轼“徙知徐州…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从中能够看出二者有什么共同的品质?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出郭(2)是夕
(3)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4)谒辨才于朝音堂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以不时至,去矣。(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读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从雷峰塔出发……在洗脚……在休息……终点是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
B.诸葛亮着重指出了郭攸之等人的出色才干,希望后主刘禅广开言路。 |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
D.诸葛亮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日夜辄自鸣: ②终不能已:
③适来问疾:④夔食讫: 下列句子中的“以”和“僧俱以告”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B.遂以命楼 |
C.以实奇 |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