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
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
D.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翻译句子:(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以头抢地耳抢: (2) 长跪而谢之谢:___________
(3)故不错意也错意:__________ (4) 秦王怫然怒怫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运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唐雎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会挽雕弓如满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甲]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
人物情感 |
表达方式 |
《出师表》(节选) |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欹(qī)嵌盘屈:错斜嵌插、曲折盘旋的样子。佳:美好。荫:遮蔽。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裨:使。)
(选自元结《右溪记》)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折蛇行蛇:2.凄神寒骨凄:
3.悉皆怪石悉:4.为之怅然怅然: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缚者何为者也∕为溪在州右 |
B.乃记之而去∕遂命之曰“右溪” |
C.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
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以裨形胜 |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甲】文中,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景致。
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两篇文章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察看,窥视。②摆扑:扭动摔打。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④据:占据 。⑤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寻 途 登 觇 见 巨 蛇 围 如 碗 摆 扑 丛 树 中 以 尾 击 树 树 枝 崩 折。螳螂和蛇打斗,结果蛇,从这个结果,你明白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