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原文大意: 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一统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 魏主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魏主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 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 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那泥土,黄颜色中的一种,是万物最初的源头;应该改姓元。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材料四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和谐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某校同学进行“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去共同探究。
步骤一:史实举例
(1)完成表格(每空1分,计3分)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西汉
两次出使西域。
唐朝
唐太宗把②嫁给松赞干布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北京5月23日电22日7时50分许,乌鲁木齐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目前已经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
——中新网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
——《中国通史》
(2)请你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3)材料二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
步骤三:学史感悟
(4)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民族关系?

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的的过程。
【图片上的历史】
材料—:

图一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图二明治政府派遣使团出访欧美
(1)图一史实揭开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序幕?(1分)图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生的现象?指出图一所示事件发生的日期对今天法国有何影响?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
(2)材料二中“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这次改变对俄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坐标里的历史】
材料三:

(3)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史实分别发生在材料三历史坐标中的哪一个发展阶段?
(4)通过明治政府派遣使团出访欧美和1861年俄国的改变的史实,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世界的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演讲时声称,“印度与中国在陆地上接壤,日本与中国则经海洋接触。然而,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
(1)材料一中“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请你举出古代史上中日、中印友好史实各一例加以驳斥。
材料二:2014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
(2)一战前,英、德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组建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哪场战争?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

新时期的“东方慕尼黑”《露馅》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你认为造成目前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有哪些?
(4)面对中日关系,青少年应怎么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
变,中共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
化,特别是1937年到l945年期间。如:l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
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l945年,
中共也公开表示, “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
年到l949年期间,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1)结合l937年到l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中共对蒋介石评价的变化及原因。(8分)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一般认为它有两条主要发展线索:一条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地发展的历史。另一条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使世界逐步形成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矛盾的整体。
(1)指出l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向北美、日本扩展的主要事件及作用。(4分)
(2)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向全球扩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