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二十一条》 |
(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xiǎng剖开晾干的鱼】团等。最引入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趸【dǔn.整,整数】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
B.货币经济居主导地位 |
C.“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景象 |
D.商品市场具有专业化特点 |
西汉桑弘羊说:“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 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在此,桑弘羊()
A.重申重本抑末的治国理念 |
B.提出商本农末的新主张 |
C.强调了工商业的重要性 |
D.关注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 |
某思想家提出:“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以下同属于该思想家的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D.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许多欧洲思想家对中国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
B.科举制是建立民主和平等制度的前提 |
C.个人才能是科举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 |
D.中国古代的民主和平等远超过欧洲 |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
A.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
B.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
C.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
D.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