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在美国,除邮政、电力和铁路外,其他经济部门都是私营的,国有经济仅占国民经济的2%左右。私营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其合法行为外人和国家都无权干涉,但美国每年都有大批企业破产,劳动者不断地从原来的工作岗位转移出来谋求重新就业。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有制企业改革用工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但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达900多万;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结合材料,说明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1992年始,我国确定每年的4月为全国“税收宣传月”,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个年头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中 ,我国的税收宣传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公民对税法的遵从度也在逐年上升,税收法律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关心税收政策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下图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历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

年份
主题
年份
主题
2001
税收与公民
2006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2002
诚信纳税利国利民
2007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
2003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2008
税收·发展·民生
2004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2009
税收·发展·民生
2005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材料和图表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摘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日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
日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
2008.05
94.3
2009.01
86.8
2008.06
94.1
2009.02
86.5
2008.07
94.5
2009.03
86.0
2008.08
93.7
2009.04
86.1
2008.09
93.4
2009.05
86.7
2008.10
92.4
2009.06
86.5
2008.11
90.2
2009.07
87.5
2008.12
87.3
2009.08
88.0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能体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的主观预测,是反映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2008年我国GDP增幅由年初的10.6%降至12月的6.5%,从今年3月开始回升,8月已回升到8%)
根据表格结合经济知识,说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2010牟,世博会、碳减排与我们不期而遏。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碳减排,将引发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分组探究的基础上,以“世博’低碳”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专题交流讨论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低碳建筑的示范
第一组的同学展示了搜集到的上海世博建筑图片。他们发现,上海世博会建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了耒来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

(1)世博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我们怎样的文化和哲学启示?低碳经济的起点
第二组的同学介绍说,世博会有句名言,即一切始于世博会。白织灯、缝纫机、蒸汽祝、火车头、电视机、电话机、电影,甚至巧克力、冰淇淋、汉堡包等都是在世博会土第一次展示的。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低碳理念与低碳成果,将从上海世博会出发,走向世界,成为开启并推遗低碳经济的起点。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契视?低碳生活的样板
第三组同学认识到,成功举办一届低碳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践行低碳理念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们个人未来的生活。
(3)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践行低碳理念政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材料一: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19 53年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3。26%。考虑到我国当时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具体情况,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各级人大选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太代表。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修改完善选举法的依据。
(2)选举法的适时修改完善,对人们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

注:2009年江苏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高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2%。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比为5.8:1。
材料二:2010年江苏的“民生地图”中生长出新的坐标:从2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各类地区最低工资涨幅均超12%;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末,全省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农民将全部享受到基础养老金的保障;确保再脱贫100万贫困人口(家庭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对全省6000多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传递的经济信息,说明材料二中江苏所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有人认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公平,但不利于提高效率。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