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光照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两位同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得到正确结论,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请你补充完成以下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向两组培养皿中倒入同等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B.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4)实施计划: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萌发200粒绿豆种子,数天后统计种子萌发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单位:粒)
|
光照 |
黑暗 |
绿豆种子 |
192 |
190 |
上述实验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一项实验条件不同,其余均相同。这样的实验称为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5)对比发芽率,两位同学得出结论: 。
(6)两位同学进一步探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种下不同植物的种子各200粒,数天后统计种子萌发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单位:粒)
实验条件 实验材料 |
光照 |
黑暗 |
莴苣种子 |
185 |
0 |
西瓜种子 |
0 |
190 |
大豆种子 |
180 |
178 |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表中的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受光照抑制的是 ,不受光照影响的是 ,只有在光下才能萌发的是 。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呢?取一条活的蚯蚓,观察它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1)首先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的许多小突起是。
(2)观察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再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5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3)在观察过程中,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的做法是:
。
(4)在(2)中重复3~5次的目的是:。
小华在鉴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时,用易拉罐在锥形瓶外做了个罩,具体做法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在锥形瓶中装了50ml的水,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上升,原因是花生中的通过燃烧被释放了出来。
(2)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
(3)如果我们食用花生,将从中获得和。
(4)想测一下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哪个能量多,用上述方法实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是。
下表是小明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一组对照实验。
试管编号 |
A |
B |
加入物质 |
淀粉液2毫升 清水2毫升 |
淀粉液2毫升 唾液? 毫升 |
反应温度及时间 |
37℃、10分钟 |
37℃、? |
滴加碘液 |
2滴 |
2滴 |
(1)根据对照实验原理,B试管应加入唾液毫升,保温时间为分钟。
(2)实验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试管中是否还存在。
(3)唾液中的酶能促进淀粉的分解,因此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A试管的溶液,B试管的溶液。(选填“变蓝”或“没有变蓝”)
探究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的假设是:。
实验方案设计:将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再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2)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
(3)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部。
(4)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蚯蚓?答:。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_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___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