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②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④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⑤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冷,不成寐。
辰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
【注】 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日甫出 甫:才 |
B.极有野趣极:非常 |
C.穷雕镂之巧穷:穷尽 |
D.趣别山灵趣:趣味 |
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 |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
C.国之重事,黜幽陟明陟:提升 |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②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②积射士:汉代寻迹而射的兵士。积﹐通"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晨庐舍:住宿 |
B.最终无恨色。恨:仇恨 |
C.至京、密,皆下之。下:攻克 |
D.流衍它郡衍:扩展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 |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一般的宫殿 |
B.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献 |
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的原则和方法 |
D.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②秦强而赵弱 |
B.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C.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D.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 |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才困。在这危急关头、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而蔺相如也确实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困扰满朝文武的难题,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予解决。 |
C.司马光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
D.如果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是外困,那么“将相和”则是缘于内忧了。相如由于“口舌为劳”“位居廉颇之右”时,作为战功卓著的一代良将廉颇大为不满,扬言“见相如。必辱之”。 |
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贝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日:“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一:竟然 |
B.朕将属以孤幼属:托付 |
C.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并:并且 |
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绩对主上“忠诚”的一组是()
①总启魏公,听公自献②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③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④遂得突厥畏威远遁
⑤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⑥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
A.②③⑥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绩最初辅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归顺了唐朝;而李绩仍占据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 |
B.李绩把自己占据的州县的百姓及士兵登记造册,并全部禀告给李密,让他自己献出这些土地和民众,把功劳留给李密。 |
C.李绩行军打仗,善于谋划,遇敌随机应变,在讨击外族的作战中大获全胜;太宗称赞李绩就是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比不上他。 |
D.李绩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将军、并州都督、兵部尚书等职;李绩突发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 |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指左公处微:悄悄 |
B.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 |
C.或劝以少休少:稍微 |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②皆以美于徐公 |
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
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相顾,圆活自如。 |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